>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88 – 福島核事故:一國之災,全球之難

PAC 88 – 福島核事故:一國之災,全球之難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

Clément Paule

李若珊 譯

Passage au crible n°88

PAC 88, FukushimaSource : Wikipedia

2013年4月初,在日本福島縣發現放射性物質外洩的情況,在兩年前,這一地區曾遭受核災的重創。根據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EPCO)─負責福島核電廠營運的私人企業─的說法,大概120噸受汙染的廢水已從地下的蓄水池外洩。截至目前為止,該日本電力公司估計此次汙染約達到7100億貝克。另外還必須提及先前三月底供電故障導致冷卻系統停止運作的意外,電廠的操作人員竭盡全力才讓系統回復正常運作。接二連三的事故凸顯出這個高危險地區安全維護工程的不妥善,而在2011年12月日本政府卻宣布該核電廠已達到穩定的「冷停堆」狀態。然而,於2013年1月,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三個反應爐仍以每小時一千萬貝克的輻射量持續釋出放射性同位素─銫134及銫137─於大氣中。因此,核災對公共衛生和環境的衝擊引發疑慮,相關爭論伴隨著重建工程所衍生出的晦暗和矛盾決定更持續擴大。

Rappel historique
Cadrage théorique
Analyse
Références

Rappel historique

福島核災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 列為第七級─即此一分級的最嚴重等級;這起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地震、海嘯與核電廠事故「三重災難」迅速被拿來與車諾比核災(1986年4月)相比。位於基輔北部的這座前蘇聯核電廠的爐心熔毀事故仍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能意外。當時釋出的放射性核物質─尤其是碘和銫137─所造成的汙染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公里,並導致數十萬人必須撤離並重新安置。我們也可以提到1979年發生在美國的三浬島核事故:將近43000居里的輻射氣體外釋至空氣之中。

然而,這三件主要的民用核能災害顯示出一個共通點,即有關於放射性核物質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潛在危害的相關爭議持續擴大。在這方面,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支團隊曾於1990年發表一篇以三浬島核事故為主題的研究論文。然而,此研究的結論指出缺少確切的案例,以在流行病學的基礎上證明外洩的放射性核物質對人體有害。但之後發表的研究報告卻指出賓夕凡尼亞州的居民罹患某些癌症的機率確實增高了。至於車諾比核災,聯合國於2005年9月間發表的報告遭受許多組織協會的強烈抨擊,他們指控國際原子能總署 (Agence Internationale de l’Énergie Atomique, AIEA)低估這起災難的受害者人數。

Cadrage théorique

一、全球性汙染的管理缺失。交錯複雜的併發事件持續阻礙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控管危機的行動。由於污染已擴散至全球,這樣不穩定的情況對日本以及「環境」這項全球公共財(Biens Publics Mondiaux, BPM)將構成永久的威脅。
二、不明確且受爭議的災難管制。儘管聯合國專家認為福島核災的影響衝擊有限,但相關管制的明顯缺失卻仍擴大民眾社團對政府主管機關以及核能業者的不信任。

Analyse

首先,重要的是探討在2011年3月11日災難之後,受創土地的重建問題。在此方面,十六萬名失去家園並被要求撤出禁區的民眾的安置與賠償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此外,民眾和地方政府的強勢動員再再凸顯已完全喪失威信的日本政府和核能企業主管的無能為力。特別是反核運動正逐漸增加─如「告別核電」(さよなら原発)活動已募集到八百萬人的連署簽名─,這類訴求目前也已得到某些政治黨派的支持。然而,新上任的日本政府似乎已要放棄前首相大力提倡在2030年達到全面廢核的目標:2012年6月兩座反應爐重啟運轉的決策即可為證。甚者,國家的重建也備受連串的醜聞影響,部分企業和黑道組織(極道)被指控濫用帳款與詐欺。此外,媒體也同時譴責核災救援人員所承受的不合法的工作條件與一再違反法規的衛生標準:暴露在高度輻射下清理核電廠的三千名人員所遭受的待遇及其命運即可證明。日本經濟為此災難付出了龐大的代價,尤其農、漁業受到嚴重的損害,而能源進口的增加也造成負面影響。單是關閉福島核電廠的反應爐,所需的成本估計總共約需一兆美元,且將耗時四十年。

除了確保受損設備的安全性─主要工作在於拆除廢燃料池中的燃料棒─,長遠的目標仍是受核災放射性物質汙染約2400平方公里區域的去汙作業。此去汙作業相當於必須先搜集並處置三千多萬立方公尺災後殘留物(廢土、樹枝等)。然而,幾百萬噸囤積的放射性汙泥成為另一挑戰,而鄰避效應 (NIMBY:Not in my backyard) 卻在許多地方市鎮發酵,沒有人願意接收處理這些汙染物。對於東京電力公司欲把每公升含數千貝克的核汙水排入太平洋且宣稱這些汙水不具有任何顯著的危險,部分公民團體也已起身正面對抗。至於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監管機構在捕獲的多種魚類中檢測出遠超過日本政府對漁產所訂下的法定容許值100貝克/公斤的高劑量銫。然而,某些研究人員表示實際的超標數字遠比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所公布的數據來的高。因此,2012年10月發表的一個研究推斷19個月以來放射性物質仍持續自核電廠外洩,此外也不排除深海已受到汙染的可能性。

低劑量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至今還難以證明,但對往後好幾世代可能造成危害的疑慮仍在各地蔓延。2012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表的一篇資料詳細地研究了放射性核種的排放對全球公共衛生的影響,而另一份由「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研究中心」(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 IRSN)所提出的報告也認同這項觀察。依據此一研究中心的觀察報告,福島核災後外洩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銫134/147與碲132─自2011年3月24日起即可在法國境內偵測到。但是車諾比災後,於1986年5月測出的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是福島核災後的500至1000倍。這些觀察結果已被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證實,並將納入由此一聯合國專門機構即將於2013年10月完成福島核災的最終報告。而世界衛生組織於2013年2月發布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則遭到綠色和平組織批評。此一環境領域的非政府組織(ONG) 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的某些數據被美化了。而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也成為日本政府批評的目標,譴責這項報告誇大局部地區癌症發病率的提高。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矛盾相斥的立場和論點不斷擴大民眾團體對核能產業各個公、私行為者的疑慮,甚至是對核能安全相關規範的懷疑,何況各行為者顯然不遵守這些規範。因此,此次受爭議且混亂的核災管制再次引起全球性風險的責任承擔的問題。

Références

Paule Clément, « De l’opacité des responsabilités à la mutualisation forcée du risque. La gestion de l’accident nucléaire par TEPCO à Fukushima-Daiichi, 11 mars 2011 », in: Josepha Laroche (Éd.), Passage au crible de la scène mondiale. L’actualité internationale 2011, Paris, L’Harmattan, 2012, pp. 17-22. Coll. Chaos International.
Site de l’IAE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onsacré à l’accident nucléaire de Fukushima : http://www.iaea.org/newscenter/focus/fukushima/ [2 avril 2013].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nuclear accident after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 2013, consultable sur le site de l’OMS: http://www.who.int [3 avril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