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 PAC 86 – 晦暗的食品工业,脆弱的食品安全

PAC 86 – 晦暗的食品工业,脆弱的食品安全 2013年一月至三月的马肉丑闻

Clément Paule

邱崇轩 译

Passage au crible n°86

PAC 86, source Flickr MikeySource : Flickr Mikey

2013年3月19日,法国肉品加工制造商Spanghero公司再次以诈欺的罪名遭到起诉:来自英国的57吨羊肉被发现储藏在其仓库内─但英国羊肉被禁止进口至欧盟。一个月之前,这间公司才涉入另一件类似的丑闻,这间食品公司用马肉替代牛肉来制作冷冻加工食品。然而,整起因食材标签不合法律规定而起的争议并不能全然归罪於这一间法国公司,而是欧盟整个食品工业都应该共同承担责任。此外,这起事件快速地「国际化」,在短短几日之内,批评声浪在俄罗斯丶多明尼加甚至是香港蔓延。各国主管机关以加强食品控管作为应急的解决方式,而更密集的抽检自然发现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如在IKEA内贩售的大量甜点可能已被大肠杆菌污染,亦即食品可能遭到粪便污染。食品业者的诈欺行为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疑虑,众多的专家学者更质疑欧洲的食品工业已经出现严重的危机。此外,於2013年二月间,非政府组织「Oceana」提出一项在美国执行的调查,检验美国二十多州的鱼肉加工食品。这项调查凸显出类似的严重问题:三分之一受检的鱼肉加工食品样本并不符合产品包装标示的鱼肉种类。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食品加工产业在欧盟多个国家跨国发展。这个过程凸显出私领域行为者的兴起,尤其是大型的零售商,如Tesco或家乐福;而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却同时间施行较为宽松的管制政策。演变至今,食品农业成为由少数几家专门业者控制丶受多层级规范管制的市场。在这些规范当中,我们可以提及由食品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1960年代共同通过的国际食品规范「Codex Alimentarius」,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随後也针对这项规范提出补充。为了维护食品安全,各国政府也透过立法或是设立相关主管机关─如英国设立食品标准署(Food Standards Agency, FSA)。近年来,欧盟在食品安全领域扮演的角色也逐渐提高,重要的措施有「卫生守则」(Paquet hygiène)─六项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以及自2000年以来成立的欧盟食品安全署(Agence Européenne de Sécurité des Aliments, AESA)。

尽管欧盟已执行相关改革,近二十年来仍发生众多食品卫生危机,如1996年爆发的牛脑海绵状病变(Encéphalopathie Spongiforme Bovine, ESB)─即俗称的狂牛症。此外,在英国也曾於2001年和2007年爆发口蹄疫。最近一次严重的疫情则是发生於2012年由大肠杆菌O104 H4菌株所引发的肠胃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Syndrome hémolytique et urémique, SHU)。在欧洲造成近五十人死亡,这个致死病菌一开始被认为来自西班牙的小黄瓜─後经证实并不是起因─造成食品出口的的大幅衰退,甚至促使许多国家的对欧盟食品的禁运,如俄罗斯。连串的食品卫生危机突显了食品检查控管系统的缺失,打击了整个农业食品产业和公家机关的信誉,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正是在此一背景下,於2012年底於英属岛屿发现了食品标签不实的情况。各方批评很快地集中针对Findus食品集团而来─媒体甚至把整起事件称为Findusgate─,各国政府主管机关经调查後逐渐找出几项可疑的食品加工业,并同时在欧盟内部研拟一项共同的行动计画。

理论框架

一、规避责任。截至目前为止,涉入这起丑闻的各个业者不停自称是受害者,指控加工生产链的其他业者才是祸源。但食品加工产业牵涉规模之大,加上整个供应链结并不透明,业者自然没有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产地追踪失效。在狂牛症爆发之後,产地追踪原则一致被认为是重建食品加工业信心的最佳措施。然而,业者的不实欺骗手法却反而彰显了产地追踪措施其实并不足以确保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

这起案例首先表明了经济活动的去疆域化不仅更加深远,食品加工产业从此也被牵涉其中。从屠宰场到大型零售商,乃至於负责协调的买手,整个产业链都出现问题。这次涉入马肉丑闻的业者因此有多达十馀家不同国籍的企业─包含赛普勒斯丶法国丶荷兰丶英国与罗马尼亚等等─见证了食品工业成为由跨国企业掌控的复杂商业系统。此外,初步的调查结果亦显示担任中介的私人投资公司,在畜牧业者和食品加工厂中间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赛普勒斯的中盘商Draap Trading─由荷兰籍的交易商主导─於2012年一月即曾经因为类似的事件而被控诉,在这次丑闻中再次成为主要的诈欺嫌犯。尽管这项食品丑闻目前仍局限在「公共卫生危机」的范畴之内,但衍生的经济损失已经非常重要:英国最大的零售商Tesco在丑闻揭露後其营业额随即减少近三成,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损失。而第一个被媒体披露的冷冻食品集团Findus,则是面对品牌形象受创的危机。除了贩售数量下滑,这家公司的形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冷冻食品产业,皆严重受损。

然而事件发展至今,各国主管机关处理的态度仍不明确,管制规范更因此显得无能。事实上,政府主管机关一方面被迫必须安抚消费者的信心,宣称将执行一系列的调查和强制措施,但另一方面却也任由早已习惯自我掌控的食品业者自行解决危机。因此,受到丑闻波及的各国政府仅靠发言人说明回应:英国的环境部长公开指出这是一场国际的阴谋犯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援助部长则是指控冷冻食品加工公司Spanghero「经济诈骗」。然而,这些公开声明旨在斥责这些「脱序」的业者,却并未针对整个产业体系和规范的缺失提出检讨。部分环保人士和社团因此批评业者和政府间可能存在某种秘密协议。除了各国政府相关主管机关欠缺处理危机的方法,欧盟各国政府也因为彼此间的协调管道不顺畅而产生冲突,如法国和爱尔兰政府即因为这次丑闻导致双方关系一度紧张。

整体而言,反覆出现的欺骗案件突显了整个食品加工产业的责任归属问题,尤其是食品的运输甚至是走私问题。这起事件因而再次打击了在1990年代建立的食品产地追踪原则。这项措施旨在拉近畜牧和粮食生产业者和消费者间的距离,但必须要有企业的主动配合,在获利和提高生产效率等目标以外,业者还必须考量到相关生产技术的正当性。因此,产地追踪虽然是管制的方式之一,但也让整个食品产业朝工业化模式发展,长远来看并非良策。整个食品产业的管制系统若不进行彻底的改革,由这起丑闻被揭发出的企业谋利掠夺策略似乎应证了经济和金融体系全球化所带来的又一个负面影响。

参考資料

Aginam Obijiofor, Hansen Christina, « Food Safety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Policy Brief (6), 2008.
Andreff Wladimir (Éd.), La Mondialisation, stade suprême du capitalisme, Paris, PUN, 2013.
Granjou Cécile, « L’introduction de la traçabilité dans la filière de la viande bovine », Cahiers internationaux de sociologie (115), 2003, pp. 327-342.
Hugon Philippe, Michalet Charles-Albert (Éds.), Les Nouvelles régulations de l’économie mondiale, Paris, Karthala, 2005.
Site de la DGCCRF (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Concurrence, de la Consommation et de la Répression des Fraudes) : http://www.economie.gouv.fr/dgccrf/viande-cheval-dans-plats-cuisines-0 [27 mars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