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ément Paule
陳宗胤 譯
Passage au crible n°66
Source : Wikipedia
在一個多月前,石油巨人Total為了阻止2012年3月25日在北海艾爾金(Elgin)探勘平台G4號井所發生的天然氣外洩事件擴大,因此該公司主動採取所謂的動態扼殺(dynamic kill)程序—藉由灌入大量泥漿進行堵塞—並採用鑽出兩個安全孔的長期解決方案。此事件造成每天超過250萬美元的損失,這家超大型石油公司於4月20日確認了雖然一開始每天漏出的天然氣達20萬立方公尺,但行動後減少了三倍。此外,根據此集團負責人表示,這次事件帶來的環境影響是有限的,這個說法也部份的被5月初由蘇格蘭海軍進行的分析所證實。然而,這個說法卻被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所質疑,該組織於4月2日緊急派遣了一艘船,前往事發地點附近進行採樣。除了對於經濟面—該公司與佛提斯(Forties) 油田的活動—與生態面的直接影響外,這次危機也引發了對於離岸設備造成的國際危機之爭論。
在過去三十年中,天然氣的需求持續增加,而全球開採量也倍增。因此,相關產業在60年代末期於北海建立,也成為西歐主要的碳氫化合物儲藏地。然而,這個領域中提煉率平均每年下降6%,在2000年達到高峰,促使各企業發展新技術,去開採更難取得的礦脈,這些地方的溫度與壓力條件都相當極端。2001年開始運作的艾爾金探勘平台,被認為是突破深海挖掘相關創新的展示櫥窗。在2011年,針對英國專屬經濟區域(ZEE)的投資增加到了86億歐元。
不過,技術的進步並未消除風險的存在,1988年7月Piper Alpha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訓,這個由Oxy公司經營的平台所發生的爆炸與火災造成了167人死亡,以及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另外,2009年11月到2010年5月之間,在Gullfalks C平台所發生的一連串異常事件,在挪威石油安全局(PSA)提出的調查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安全程序的疏失。根據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CC),這些類災難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因為根據調查,光在2012年第一季,就有69件天然氣或化學物質外洩的事件發生。
在殼牌(Shell)與英國石油公司(BP)之後,Total是第三個在北海進行開採的企業,在2011年底,其股票市值達到932億歐元,為歐洲之冠。該公司在艾爾金-富蘭克林礦脈佔有46.2%,其生產佔其企業內所有生產量的2%,約為每日53,000桶。至於綠色和平組織,1971年成立加拿大,在全球40幾個國家都派有代表。在2010年,這個跨國網絡成員超過了300萬人,其中包括數千名支薪員工與志工,其預算來源為會員繳交費用,約為2億2,500萬歐元。若這個國際非政府組織以其壓力團體活動而聞名,司法手段與專家網絡是目前這個相當中央化與職業化團體主要的活動手段。
一、有限危機之非國家管理。危機後處理主要是由私人領域介入,尤其是當英國政府不出手時。這個情況有利於Total的對外溝通,不過其中一部分也是有綠色和平組織的壓力在。
二、離岸領域之區域管制。此次事件造成歐盟是否介入北海探勘管制這項議題的討論加劇。雖然有著國際非政府組織與部份歐洲議員的支持,但對於石油與天然氣活動加強管制的提案,則受到業界大力反抗。
2012年3月28日,綠色和平組織對於BP在2010年於Deepwater Horizon造成的災難,提出國際訴訟。同時,這個組織也針對由Total與專家組成的災害管理公司Wild Well Control在判斷的獨佔上提出了質疑。然而,雖然一開始在3月25日到4月8日期間,該企業的股價下跌了8%,這次的爭訟卻並未對企業經濟帶來太大的影響,一切看來都透過資訊控管過後的危機發佈手段,減輕了可能的後果。沒有受害者、對於環境衝擊有限、英國與蘇格蘭政府的默許,種種因素都有利於艾爾金油田之探勘者。Total的財務長很迅速的對股東做出表示,並聲稱此次事件不會改變股利分配模式,該企業2011年的股利估計有120億美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形象的毀損—在2012年奈及利亞另一個意外發生與Erika事件後續更為惡化—和市場的反應。主要的經紀人—包括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瑞士信貸銀行(Crédit Suisse)與匯豐銀行(HSBC)—對於企業表現的態度開始轉為保守,尤其是這次災害所需的保險金高達10億美元。
雖然Total相對來說比較沒有受到災害影響,不過整個領域都受到非政府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與那些支持加強北海離岸探勘管制之歐洲議員的大力抨擊。目前的體系建立在國家基礎上,依賴著國家管制單位—例如英國的健康與安全執行局(HSE)—和產業與工會之間的合作。雖然在Piper Alpha事件後有過一連串的改革,但這樣的架構仍然被批評無法運作,甚至還造成內部勾結的問題。在2010年,歐洲負責能源之委員會表示希望進行對控制者的控制,並延後深海探勘。不過,歐盟執委會於2011年10月所提出的法令草案堅持程序的同質化,並提高取得新執照的門檻,這個原則從此適用於所有意外之金融部分。根據評比機構Fitch Ratings,這筆高達100億歐元的風險預備金,不會被記錄在各個於北海進行探勘工作的企業帳目上。因此,這些措施無論是在產業—代表英國石油與天然氣的200家企業—或是在工會—RMT與Unite the Union—都遭遇了很大的反對。由於標準品質的考量,這些人反對將管制權移交給一個未具經驗的新單位,認為這樣將不利於該領域的實務運作。
顯而易見的,綠色和平組織透過艾爾金事件而進行的全球化,展現在其Go Beyond Oil活動上,進一步對於北極的投資計畫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抗爭。根據保險公司Lloyd’s的報告,環境企業家精神反對一窩蜂的衝向北極,例如SDAG計畫。同樣的,國際能源局(AIE)對於北海石油開採再度發生意外的可能感到憂心。根據Douglas-Westwood與勤業眾信的估算,拆除這個海域內的500座平台與8,000個油井將花費1兆美元。這是一個被開採技術所掩蓋,被國家支持之高競爭市場所刺激的領域。專家網絡的另一個可能選項代表著離岸開採的管制必須更依照金融與保險邏輯進行系統化,以利保障全球公共財。
Ravignan Antoine de, « Greenpeace, entre contestation et négociation », L’Economie politique, (18), 2003, pp. 86-96.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Annual Report 2010, consultable à l’adresse web : http://www.greenpeace.org [25 avril 2012].
Lloyd’s & Chatham House, Arctic Opening: Opportunity and Risk in the High North, 2012.
Site de Total consacré à l’incident : http://www.elgin.total.com/elgin [1er mai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