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 100 – 相互妥协以换取不确定的协商空间 伊朗核武暂时协议,2013年11月24日

Josepha Laroche

邱崇轩 译

Passage au crible n°100

Nucléaire iranienSource : Wikipedia

针对伊朗的核武问题,十年来多次协商失败之後,2013年11月24日终於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由伊朗─外交部长Mohammad Javad Zarif─以及5+1集团共同签署,包含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丶美国丶法国丶英国丶俄罗斯)与德国。这项临时文件提出六个月的期限,以期达成最终的协议。至此,参与协商各方要求伊朗具体暂停核子发展计画。因此,伊朗的铀浓缩提炼不得超过5%,以防止任何军事上的用图。至於现存且超过20%的浓缩铀─接近军事用途─则必须与以销毁。此外,新的铀浓缩离心机将不得架设运作。同样地,所有进行中的工程,尤其是重水反应炉,也必须暂停。而面对这些要求,各国将取消对伊朗造成重大影响的部分制裁行动,作为交换条件。伊朗将可因此获得高达4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然而,绝大部分的国际禁运措施仍将持续,尤其是石油和金融交易方面。当然,这项协议可视为减轻冲突的第一步,但却充满不稳定性。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aité sur la non-prolifération des armes nucléaires, TNP)於1968年7月1日签定,并在各缔约国通过之後(美国丶英国丶苏联以及其他四十多国,伊朗在1970年即签署并通过这项条约),於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区别出两类国家,一为在1967年1月1日之前已拥有并爆炸核武器的国家,另一为未拥有核武国家。第一类缔约国(美国丶苏联和英国) 保证不帮助其他国家取得核武器。而第二类国家则保证不制造且不试图取得核武器。拥核武国家必须帮助无核武国家获得民间用途的核技术,以作为替代条件(第四与第五条)。也就是说,这些至今仍生效的措施主要目的在减少丶甚至消灭核武器在全世界的水平扩张。

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国际原子能总署(Agence Internationale de l’Energie Atomique, AIEA)的任务在於管制无核武国家是否和平使用核原料。为此,国际原子能总署和每个无核武国家签署保证协定,以便确认各国能履行义务。随後还执行了一项提高国际原子能总署职权的计画,称为「93+2」,以加强管制的范围和各项细节。目的在於保障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效益。

伊朗仍是不扩散核武器的缔约国,自然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总署所有相关的管制检查。然而,十多年来,国际原子能总署怀疑伊朗暗地偷运以制造核武。经过多次谈判未果,国际祭出连串的制裁措施,现在则是彻底解决伊朗核武问题的时机。

理论框架

一、制裁如文明化的外交策略。制裁是国际公法组成之一,近几个世纪以来,国家以制裁作为反击的武器。制裁的目的在避免战争,惩罚任何一个违反国际规则的国家,以让它们悔改。因此,以外交手段有效地解决战争暴力,国家行为者同时让对外干预行动更文明化。

二、威慑强制外交的限制。强制外交不如军事策略目标确定,但仍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当然,强制外交旨在影响协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同时避免掉冲突可造成的人员和财物损失。然而,强制外交在参与行为者策略的互动对峙下,必须容忍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但是,这个无法预期的空间遭到以色列的否决和反对,它认为伊朗仅是在利用这项协议。

案例分析

於2003年,国际原子能总署宣布位於伊朗纳坦兹(Natanz)的核电厂有超过民间规范用途的高浓缩铀。因此,国际原子能总署要求伊朗证明并未发展核子武器。此後,伊朗和其他要求遵守禁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张。由於没有进展,国际原子能总署在2006年把伊朗核武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通过了第1737号决议文以制裁伊朗,禁止任何有关核能和导弹领域的材料和科技的贩卖。这项决议文还定下了最後通牒。在2007年,安理会通过新的经济制裁措施 (第1747号决议文) 以反击纳坦兹核电厂的浓缩铀活动计画。美国也采取对抗措施,针对伊朗三大主要银行。自2009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总署不断对伊朗问题提出警告,而伊朗却在伊斯法罕(Ispahan) 成立第一个核燃料棒工厂,甚至宣布架设了7000个铀浓缩离心机。此外,伊朗也承认在库姆(Qom)有一个铀浓缩工厂。2010年,第四波强制性规范通过後,国际原子能总署提出「核计画可能朝向军事用途发展的严重疑虑」,促使美国和欧盟封锁伊朗的银行业。制裁涵盖了能源产业丶外国资产丶汽车业丶运输以及一般贸易。此外,西方国家禁止三千多名伊朗国民入境旅行。为了维护禁止核武器扩散公约,同时避免造成区域军事冲突,这项禁运制裁几年来对伊朗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尽管仍并无法解决核武问题。在此背景下,众多观察者认为於2013年11月24日签署的协议有助於化解冲突,促进全球安全。

但以色列则持不同的意见,总理纳坦雅胡提到这是一项「历史性的错误」。这项协议不可信赖而且仅是政治协商造成的拖延战术,伊朗将可藉此持续进行军事用途的铀浓缩活动。因此,以色列领导人抨击西方国家放宽制裁,并保留「自我防卫[…]以抵抗任何威胁」的权力。以色列尽管没参与此次协商,但表达了保持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如果以色列的反应并未和过去不同,然而一旦六个月期限一过,这个剧本仍有可能上演。事实上,如果无法找出最终的协议,危机将再次聚集所有参与这项临时协议的成员。

参考資料

Davis Jacquelyn K., Pfaltzgraff Robert L., Anticipating a Nuclear Iran: Challenges for U.S.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Elias Norbert, La Civilisation des moeurs, [1939], trad., Paris, Calmann-Lévy, 1973.
Elias Norbert, La Dynamique de l’Occident, trad., Paris, 1975.
Laroche Josepha, 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États à la décivilisation, Montréal, Liber, 2012.
Lindemann Thomas, Sauver la face, sauver la paix, sociologie constructiviste des cris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L’Harmattan, 2010. Coll. Chaos International.
Tertrais Bruno, Iran : la prochaine guerre, Paris, Le Cherche-midi, 2012.

PAC 99 – 被民兵统治的中非共和国 法国的武装军事干预

Philippe Hugon

邱崇轩 译

Passage au crible n°99

Pixabay

2013年12月5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条文,一致表决通过一项决议文,准许法国派兵介入中非共和国危机,以重建秩序丶维护主要交通道路的安全丶保障人道救援并协助迁徙的平民返回村落。此外,此一决议文正式认可国际支援中非共和国任务(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soutien en Centrafrique, MISCA),目前已有2500名士兵进驻。未来十二个月,可望再派遣六千至九千名联合国维和部队人员。最终目标为重建中非共和国宪政秩序,并在2015年二月之前完成民主选举。当然,在达成这个目的之前,必须先解除民间武装部队的武力,划地管制进而解散这些民间部队。

自去年在马利展开的薮猫任务(opération Serval)之後,法国又一次站上维护非洲安全的军事前线,此次在中非的任务(命名为opération Sangaris)将使法国派遣的士兵从400名增加至1200名。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中非共和国的面积和法国相当,但人口少於五百万人,自独立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且社会经济危机和政变持续不断。事实上,前後八位国家领导人中只有帕塔塞(Patassé)是经由民主选举於2003年当选总统。国家制度的崩坏促使区域性种族团体的兴起,各团体更表达建立取代国家的立场。丰富的地底资源(钻石丶铀丶石油丶黄金) 和地上资源 (棉花丶林产) 加剧边境走私贸易,且成为反叛军的资金来源 (尤其是黄金) 。

塞雷卡反叛军於2012年8月成立。来自中非共和国北部的回教区的赛雷卡反叛军自视为众多政党和民兵的联盟,反对总统弗朗索瓦‧博齐泽(François Bozizé)。2012年12月,塞雷卡部队南下抵达首都班基,两方在协商後於2013年1月在加彭自由市签署和平协议。2013年3月23日,塞雷卡反叛军推翻博齐泽政权,领袖之一米歇尔‧乔托迪亚(Michel Djotodia)於3月25日自称总统,但保留了原总理提安盖伊(Nicolas Tiangaye)。当时,仅有南非表达支持博齐泽政权。查德和苏丹则反而协助乔托迪亚取得政权。法国政府则认为整起冲突为中非共和国的内政,因此不应该介入,除非是为了保护1500位法国侨民丶维护首都班基的安全以及掌控机场,以维持中非共和国的经济。
自从反叛军取得政权以来,中非共和国有一半的人民面临粮食危机,超过四十万人被迫迁徙,更有七万难民逃至邻国。此外,违反人权的事件更层出不穷,如招募童兵丶强暴和谋杀等罪刑。尽管各宗教领导人呼吁维护和平,冲突仍演变成地区种族和宗教对立的情况。塞雷卡反叛军的暴行即促成基督教自我防卫团体(anti-balaka) 的成立。依据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构成内战甚至是种族屠杀的条件都已成立了。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在2013年6月出版的报告中即提出类似警讯。

理论框架

一、被民兵掌控的衰弱國家。作為內陸國,中非共和國被八個政權不穩定的國家環繞。衝突發生的起因來自犯罪、人民的極度貧窮以及北方部落的邊緣化。為了掌控資源,如棉花、林產、鑽石、鈾礦、石油或是黃金,國內族群分化對峙。
二、區域性軍隊的無能。在中非共和國政府完全無法維持國家根本運作的情況下,非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亦因為裝備不良、訓練不密或是不願出兵而顯得無能為力。因此,非洲的軍隊無法協助中非共和國重建秩序以避免傷亡。面對中非危機,歐洲沒有實際行動,美國軍隊也已撤出這個地區,作為舊殖民國的法國有責任介入衝突,以維持秩序,卻又不代表支持在位的政權。

案例分析

中非共和国政府的衰败丶高升的犯罪率以及人民的极度贫穷都和自然资源的利益纠葛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有八至十万民矿工从事开采的钻石。钻石的开采由不同政治派系和民兵掌控,造成走私猖獗,尤其中非边境管制松散。此外,中非的危机也凸显了非洲区域性冲突的特徵。中非领土超过六十万平方公里,邻近国家的危机也间接影响这块不受管制的地域,如达佛丶南苏丹冲突丶查德的反叛军攻击,以及来自乌干达科尼(Konny)所领导的圣主抵抗军(Armée de résistance du Seigneur)。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冲突也曾对中非造成影响。根据国际危机组织的资料,奈及利亚的伊斯兰教派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也有成员渗入中非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危机也凸显出非洲区域性军队的力量薄弱(後勤丶资金丶战斗意志和目的)。由其发生在各国的冲突都能很快地蔓延成区域性冲突。也因此,各种困难阻碍「非洲和平」(pax africana)的建立。

中非共和国危机还反映出法国面对的矛盾情况,尽管有责任出兵干预,但欲长久地重建和平并於日後交手给非洲部队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当然,法国政府出兵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支持。甚者,法国政府恢复最根本的国家职权─货币丶军队─并因此取代一些过去曾为旧殖民地的衰败政府。然而,类似的军事介入成本高昂,而且法国的经济利益已转向英语系或葡语系国家。最後,中非共和国现在的情况再一次凸显出欧盟缺乏外交政策,即便欧盟资助军事行动。法国因此再一次面临被孤立的情况,即使欧盟颂扬人权的却无意涉入「非洲泥沼」。

参考資料

Hugon Philippe, « Le rôle des matières premières dans les conflits africains », in : Vettoglia Jean-Pierre (Éd.), Les Déterminants des conflits, Bruxelles, Bruyland, 2013, pp 213-224
Hugon Philippe, Géopolitique de l’Afrique, 3e ed., Paris, A Colin, 2012.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Rapport sur la crise de la Centrafrique », juin 2013.

PAC 98 – 高风险性的国家势力重返 日本当局福岛灾难管理

Clément Paule

赵伟婷 译

Passage au crible n°98

FukushimaSource : Wikipedia

一项为期一年的浩大工程从2013年11月18 日起展开:福岛核电站第4号机组燃料池内约1,500根燃料棒将被移走。执行此项紧急行动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EPCO) 的负责人声称,对於解决从2011年3月受影响的基础设施,此拆除行动迈出重要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此项行动具有高度的危险性,2013年10月26 日在太平洋7.6级地震,紧急疏散了在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此外,多个处理放射性水系统发生故障(像是储藏罐经常性渗漏),都显示了从2012年7月开始日本企业国有化灾难处理的瓶颈。由福岛第一核电厂所开始的危机,目前已经度过两年半,此永久性的危机仍然维持着结构的不确定性,并且预计至少需数十年才能落幕。然而,日本政府在过去的几个月丢出了一颗定心丸的宣言,表示了重新接管目前混乱且很难达到稳定局面的意愿(或许只是象徵性宣示)。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2011年事件所导致的一连串污染数据首次被提及。2013年7月辐射保护与和安全机构(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 IRSN) 分别有60和27 帕塔贝克(pétabecquerels) 的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入大气和海洋。如果整体污染的水平正在下降,对於地下水和河流的长期冲击可能大於预期。注意到, 2013年7月东电终於承认每日约有300万吨辐射废水被排放入太平洋。但此数据还不能精确显示对於受波及人口的健康影响的测量,此为最受争议议题。

面对事故後危机的不确定性,日本当局迅速的组织了在几十公里内一系列的撤离,此也使得这十五万人永久的流放失所。限制区的规定被设定为事故发生後1年内居民遭受曝露剂量超出20毫西弗地区。隔离边界的界定,伴随着辐射区域去除放射性污染政社而有所变动。然而这些画界从2012年开始渐渐松绑,政府正藉由改变辐射评估标准,鼓励流离失所民众迁移返回居住地。

理论框架

一、象徵性的清除灾难。从2012年底安倍晋三的首相当选後,新的管理团队试图藉由话语的激励夺回掌控权,并企图减少事故对於国家复苏的冲击。
二、保护装置的不足。推行的保护人口措施经常具有争议性。起因於灾难管理行政部门的不透明性和由修辞权力所造成冲突的矛盾性。

案例分析

危机开始後的两年半,很明显的反核抗议活动的强度已经逐渐减弱,但抗议者仍对专家抱持质疑的态度。2011 年9月1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前日本市民团体设置命名为Tento hiroba的永久性帐棚营地,尽管受到当局的起诉,仍维持其抗议活动。目前,全国性请愿周期性的抗议活动,不断要求核电退场,并质疑政府的统计数据降低环境与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争论的扩大已经延烧到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2013年10月25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此为由多个非政府组织丶日本协会丶健康权特别报告员等,80多份科学结论所汇集合成的评估报告。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任命,从2013年 5起开始,编列了独立的专家,针对地区性保护装置的特别评估,包含了在辐射暴露方面的不可接受的剂量定义。

此份报获得日本政府做出快速的回应,并详列日本政府在2013年 5月23 日後各项措施,驳斥内容包含首相安倍晋三团队进行大规模反击。从2012年12月上台开始,改革措施在刺激日本此阶段的经济复苏。其创立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使日圆贬值,增加货币供给量,财政刺激并宣布结构性的改革,并且包含外交上的改革。日本政府试图设立威望成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要参与者,例如日本自卫队(Forces japonaises d’autodéfense, FAD)在菲律宾海燕台风灾难後的军事部属,并且在与中国和南韩的领土纠纷丶历史问题上采取坚定的立场。在此方面,日本被获选为2020的奥运申办国,更被日本视为安全保证的贺礼。回想一下,2013年9月 27日,在接获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奥运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 CIO)的通知时,首相曾表示福岛核电的情况都在控制之下。此一声明被日本国内众多媒体强烈抨击,抗议份子表示政府谎话连篇,接下来一周,更有一位东京电力公司的高层人物出面驳斥政府的谎言。

此官方沟通的管道裂缝似乎还未被孤立,日本的主流政治对於解决第二阶段未完成灾难的讨论,还未达成单一立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同时也是安倍晋三的导师,最近表示支持废除核电,并且强调核电安全神话的幻灭。面对前拥核者公然的反对,安倍仍决定重新启动核电厂,输出日本技术,并将福岛经验资本化。此外,菅直人政府的成员透露,东电公司为了避免削弱其国际市场的地位,在2年间刻意隐瞒有关受污染水泄漏的信息。这些不和谐的要素都增加了事故现场和发射警报台的前工作人员Tetsuya Hayashi证词的可靠性,其揭露了分包系统的混乱情形以及黑色会组织对於清理工作的剥削情况。根据自民党委员会近期的建议,灾难管理中的这些矛盾情况,提升了国家角色在直接控制与排他性去污运作中的重要性。但采取公共管理途径的同时,透明度与责任担负也成为後福岛时代的隐忧。在2013年9 月,对政府和企业政策制定者的投诉被东京检察官驳回之後,日本众议院最近通过一项重大法案,禁止将讯息泄漏给媒体。在此情况下,国家势力的重返,将可能带来长期不稳定性与全球性不透明度的风险。

参考資料

Grover Anand,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right of everyone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ission to Japan (15-26 November 2012) – Advance Unedited Version, 2 mai 2013, consulté sur le site de l’OHCHR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 http://www.ohchr.org [25 novembre 2013].
Ribault Nadine, Ribault Thierry, Les Sanctuaires de l’abîme. Chronique du désastre de Fukushima, L’Encyclopédie des nuisances, Paris, 2012.
Site de l’UNSCEAR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consacré à Fukushima : http://www.unscear.org/unscear/en/fukushima.html [22 novembre 2013].

PAC 97 – 由私人发起的以色列外交 i24News全球新闻台的创立

Adrien Cherqui

邱崇軒 譯

Passage au crible n°97

i24NewsSource: Wikimedia

i24News新闻台於不久前开播。这个新的全球新闻频道设立於以色列特拉维夫。自2013年7月17日起,以法文丶英文与阿拉伯文在欧洲丶中东丶非洲与中国等地区播放。而美国观众则可望在2014年初收看此一频道。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国际新闻频道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全世界其实仅有少数电视台能达到足够的规模,最知名的有1922年成立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Ted Turner於1980年成立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Cable News Network),以及卡达埃米尔哈迈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Hamad Ben Khalifa Al Thani)於1996年成立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集结庞大的资源,这些新闻台成功地在全球各地放送欲传达的资讯。至於法国新闻台France 24则在法国政府的主导下於2006年开始策画创立。

二十四小时播放的新闻台在1980年代出现,而i24News的成立延续这个趋势。事实上,其董事长眉鲁勒(Frank Melloul),前法国对外媒体策略处处长─主管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丶TV5与France 24─暨法国前总理德维勒班(Dominique de Villepin)的媒体宣传顾问曾提到,i24News旨在报导以色列的时事,并在国际上「传达来自这个国家的多元声音」。他与全球网路电缆业者德拉伊(Patrick Drahi) 结盟;德拉伊是法国Numéricable网路业者的主要股东丶以色列Hot网路公司与电视台Guysen TV的持有人。梅鲁勒掌管i24News的行政,德拉伊负责主要的资金来源。此一新闻频道在卢森堡录制─不隶属於以色列的官方机构─提供一个不同且独立的国际时事观点。源於私人自发性的计画,这个电视台提供以色列政府一个媒体宣传的工具。

理论框架

一、建立一个跨国的公共空间。国际新闻台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可加强社会交流以及不同族群的互动,促成一个新的公共空间与全球村的成形。透过传递与分享新闻时事,各个国际新闻台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意识,以及个人对世界的认知。
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与文化产品相比,新闻传递媒介拥有更深入的影响力。潜移默化传递社会价值和象徵文化,近而加强国家的吸引力。

案例分析

与France 24丶Russia Today或是中国的CCTV不同,i24News并不以对外宣传为最主要的目的。此一新的全球媒体参与极度竞争的新闻市场,不仅竞争收视也比较节目制作内容和影像。i24News试图营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和其他电视台区隔,如在中东地区取得高收视的半岛电视台。因此,i24News让国际资讯传递更加丰富,而造成近年来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各国政府─作为文化的生产者─试图在资讯全球化中取得优势。

依据BBC World在2013年5月完成的一项关於十六个国家与欧盟对世界正面影响力的调查,26 000名受访者把以色列排在第十四位,仅赢过北韩丶巴基斯坦和伊朗。很显然地,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并不突出。因此,i24News企图「让以色列与全球接轨,并让世界认识以色列社会」,以呈现以色列多元复杂的全貌。以法语丶英语和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为基础,这个新的电视台和绝大多数的国际新闻台一样以英语新闻来吸引更广大的收视群众,尤其英语已成为全球化影响下的通用语言。而以阿拉伯语录制的节目则是为了和颇具影响力的半岛电视台竞争,并提供以色列邻近国家和中东地区另一个观点的新闻资讯。新闻资讯这一公共空间结合了接收丶参考标准与认知,i24News因此可在全球发挥它的作用。亦即介绍以色列的社会面相并以此促进以色列政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i24News参与以色列软实力的推展并提升了国家的形象。仅管以色列当局迟未批准这个频道在以色列当地播出,这个由私人发起的新闻台已融入以色列的外交。然而,虽然i24News新闻台成为以色列官方外交的工具之一,但也称不上是新的突破。事实上,它的成立弥补了以色列在全球媒体市场的落後。因此,以色列全球新闻台可被视为是全球化下政府权力衰弱的反动。

参考資料

Blet Cyril, Une Voix mondiale pour un État. France 24, Paris, L’Harmattan, 2008. Coll. Chaos International.
Brinkerhoff Jennifer, Digital Diasporas: Identity and Transnational Engage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ong Alan, Foreign Policy in Global Information Space. Actualizing Soft Pow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Habermas Jürgen, L’Espace public: archéologie de la publicité comme dimension constitutive de la société bourgeoise, Payot, Paris, 1997.
Keohane Robert, Nye Joseph, “Power and Interdependa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Affairs, 77, sept-oct. 1998, pp. 81-94.
Melissen Jan,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Perez Maxime, “Israël : i24news, la voix de Tel-Aviv ”, Jeune Afrique, 3 mai 2013, disponible à la page : http://www.jeuneafrique.com/Article/JA2729p054.xml0/
Reed John, “Israel’s Hard News and Soft Power”, Financial Times, 29 août 2013, disponible à la page: http://www.ft.com/cms/s/0/33805a2e-0fd9-11e3-99e0-00144feabdc0.html

PAC 96 – 侵入药物生产领域的犯罪行为 反伪造药物产品研究中心报告

Michaël Cousin

李若珊 译

Passage au crible n°96

Pixabay

2013年9月25日, 反伪造药物产品研究中心 (IRACM, Institut de Recherche Anti-Contrefaçon des Médicaments)提出关於与组织性犯罪有关的伪造药品报告。此一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此现象的认识,并引起人们省思,同时提供工具让人们能更好地保护自我健康。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长久以来,尽管经济全球化与传播技术的进步,药物产品幸免遭受到伪造。 然而,根据反伪造药物产品研究中心的报告,在此一领域的全球性犯罪自苏联解体後逐渐开始。在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员国之後,情况日益严重。伪药流通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在2005年至2010年间,大约超过合格药品销售量的20%。纵使此现象发生在世界各地,但在开发中国家更值得关注。按照这情况,在开发中国家售出的药品中,伪药就占了10%,相较之下,在已开发国家只占了1%。

这些伪造药品具有几个特点,普遍来说是合格产品的复制品,但并不是非专利药品。多数的伪药往往被证实含有不正确的剂量比例或不当包装。部分伪药不具主要效用,而部分伪药甚至包含有毒物质。此外,造假行为涉及了所有类型的药物产品:防腐剂丶止痛药或消炎药,甚至治疗致命疾病的重要药品,如: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丶C型肝炎等)。研究报告指出,发生以伪药治疗疟疾和结核病的九十个国家,每年进而造成七十万人不幸死亡。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顾客也成为了伪造者的共犯。然而,在假药的非法买卖行为中,购买者经常是为了自己食用,并且拿自己的性命下赌注。事实上,它是围绕着各种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犯罪组织;另一方面则有小团体的夸国组织。这也是为什麽反伪造药物产品研究中心将伪造药品视为组织性犯罪。此外,由於市场自由化与传播手段的增加,非法交易者掌握各种方式渗入,如网路犯罪。但部分伪造者也利用正式的分销管道,造成医疗专业人员─尤其是药剂师─也会像病患一样弄错真假。

理论框架

一、决定健康的社会条件因素。人们从出生後到逐渐变老的历程中,健康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生活品质丶工作环境品质与医疗制度品质在在影响人们的健康。在这些条件因素之中,公共政策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因为不论是在地方丶国家或全球层级,公共政策受到金钱丶权力和可获得资源的制约。
二、由健康商品化衍生的组织性犯罪。在新自由主义经济背景下,全球的药物私营化-无论是药品的制造丶运销-造成追求最高利润的现象。面对各药厂间激烈竞争,犯罪集团亦或是个人提出在价钱上更有竞争力但功效较低的伪造药品,依靠这个犯罪手法获取高额利润。

案例分析

非法公司如合法公司一般运作。它们也在寻找如何贩售产品并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利润。为了达到目标,它们有效地运用管理技术。最後,它们聘用专业人才,同时注重财务管理和获利。伪造药品免除了所有研发需要的费用,就此而言,它的确是比合法产品更有利可图。就另一方面而言,伪药的制造不需符合任一品质标准(不良的制造环境丶不当包装丶不具任何效用等)且通常是隐密违法的。

拿英国导演卡洛‧李执导的惊悚电影─黑狱亡魂 (The Third Man)为例,内容叙述在二战後的维也纳,非法商人利用当时盘尼西林的短缺,转售经过稀释的盘尼西林。就如同电影人物一般,今日的伪造药品者的成功仍建筑在贫穷之上,抑或是人们变得愈来愈穷困,因此被低价的护理商品吸引。就如同以上理由,消费者资讯不足与不严密的海关检查都让不肖业者在其中受益。

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控管有形或无形的商品与服务,国家处於边界开放的状态,这无庸置疑有利於犯罪集团的运作。导致它可从国家经济与虚拟经济(市场的金融化) 的去管制化中,得到分配销售伪造产品至全球的优势。此外,伪药制造日趋繁复的过程也导致打击伪药的流通更加困难。再加上犯罪集团依靠避税港将此非法贸易赚取的利润漂白。

这些罪犯与合法制药厂商之间的不同在於为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当然,两者都涉及行贿问题,但合法厂商不使用暴力手段进入市场。然而,这些交易并不受一人所支配,因此它们仍可以与偷机取巧的追求利益者共谋发展。在这方面必须提醒,私人销售有时是透过虚拟药房的中间人进行,而药品的品质与来历往往不明确。由於当地政治人物与政府官员之中已发生为伪造药品大开方便之门,让其在正式的分销管道系统(医院丶药局丶医药行销师等)中畅流无阻,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台面下的利益交换或是为了更高的收入。

这些违法行为不是国家应面对的唯一问题。尤其是开发中国家,国家的财政困难也影响了卫生系统的正常运作。一方面,工业产权让药物价格受到限制,导致民众无法以平易近人的价格购买药品,而非专利药也同样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政府基本上不能参与拘押此跨国犯罪。的确,2000年12月於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摩公约为加强警方与司法方面的国际合作提供一个规范。然而,没有任何一条附属法规(人口贩卖丶非法移民丶走私军火)专门针对此新出现的人类灾难。

参考資料

Institut de Recherche Anti-Contrefaçon des Médicaments, « Contrefaçon de médicaments et organisations criminelles », 2013, lien : http://www.iracm.com/2013/09/liracm-presente-un-rapport-detude-inedit-contrefacon-de-medicaments-et-organisations-criminelles/
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a Santé, « Déterminants sociaux de la santé », lien : http://www.who.int/social_determinants/fr/
Briquet Jean-Louis, Favarel-Garrigues Gilles (Éds.), Milieux criminels et pouvoir politique. Les ressorts illicites de l’État, Paris, Karthala, 2008, Coll. Recherches Internationales.
Pouvoirs, « Le crime organisé », (132), janv. 2010, pp. 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