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3, 2011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联合国 ch s, 非洲
Philippe Hugon
翻译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37
象牙海岸的前总统巴波 (Laurent Gbagbo) 於2011年4月11日被逮捕,四个多月的冲突与斗争,已让最近几个星期以来阿必尚 (Abidjan)陷入混乱。总统当选人,乌阿塔哈 (Alassane Ouattara) ,在联合国和法国部队的支持下,终於获得政权。
> 历史回顾
> 理论框架
> 案例分析
>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十多年来,象牙海岸陷入严重的危机。实际上,在延迟了五年之後,2010年11月28日的总统大选并无法化解僵局。12月3日,象国宪法委员会否决了选举委员会的结果,然而联合国秘书处丶欧盟丶法国丶美国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及非洲联盟,则认为乌阿塔哈才是胜选者。针对巴波的司法制裁 (国际刑事法庭的警告丶欧盟的资产冻结) 或经济制裁 (发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丶世界银行集团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欧盟) 都已经实施。巴波因此在经济上逐渐瘫痪。与此同时,乌阿塔哈的武力渐趋齐备,并也获得联合国在象牙海岸行动 (ONUCI) 和法国维和部队 (Licorne) 实际支持。非洲联盟於2011年1月28日决议的五国首长小组行动已遭到挫败,此後,支持乌阿塔哈的象牙海岸共和军队 (FRCI) 展开强烈的攻击并在3月31日达到阿比尚。联合国部队 (ONUCI) 和法国部队 (Licorne) 於4月4日进行武力干涉,在此之前,联合国安理会 (已於3月30日) 通过1975决议文,以「阻止巴波部队对平民使用重型武器的行为」。
导致象牙海岸如此情况的起因非常深远,光是选举不足以终结乱象。2000年,依据巴波他自己的描述,他是在「悲剧性的情况」下当选总统,而乌阿塔哈当时并未获准参选。2002年,索罗 (Guillaume Soro) 领导的北方新武力 (Forces nouvelles du Nord) 在进军阿必尚前被挡,但象国一分为二。在马库西斯协议 (2003年1月) 的失败之後,巴波和法国军队於2004年爆发武装冲突。但是,於2007年3月4日签订的瓦加杜古协议似乎可认为是一项进展,尽管国家实际上已经分裂。联合国部队(从9000人到2011年3月的11 000人) 以及法国维和部队(从900人到2011年4月的1650人)的进驻,避免了全面性的冲突,即使在大选前新武力和各武装组织并未解除军备。最後,巴波输掉大选却不放弃权位,并以背水一战的信念誓死抵抗。
理论框架
象牙海岸的危机与两个重要的理论相关:
一、 象国危机和国际与跨国关系的两个概念相对应:首先为主权主义丶种族国家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是为巴波所操弄的概念,并为某些非洲国家如安哥拉或南非所支持,而他们持续宣称联合国干预内政。第二个概念,国际主义与法律主义,则被联合国丶西方大国丶绝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和乌阿塔哈所支持。
二、 象国危机凸显了国际和跨国行动的正当性和相当程度的无能为力。实际上,迟钝的非洲联盟在外交上没有作为。至於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则未能够派遣其维和部队 (ECOMOG) ,以支援乌阿塔哈的军队。欧盟,也没有完全介入这起事件。最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 (BCEAO)丶法国和美国冻结巴波的帐户和资产,而联合国则到了晚期才加强驻象牙海岸的维和部队的武力。法国,一度支持多边主义且已在联合国的命令下以武力介入,情愿干涉内政也不愿坐视不管,而宁愿冒着被贴上旧殖民大国的风险。
案例分析
象国的政治危机源自「後乌弗埃」时代(死於1993年)政治权责合法性的衰弱,再加上贝迪埃 (Konan Bédié) 创造并操弄种族国家主义。象国的经济危机则是由於「象牙海岸奇迹」时代的结束,土地大量开发,可可营收的统筹再分配,创造工作机会丶增加人均收入。过去繁荣的经济─主要来自可可─,在2002-2003年的内战之後,实际上再也无法回复,接下来几年社会持续动荡。人均收入在1990年到2010年之间减少了一半,全球最剧烈的人口增长,以及大量的外来移民,营造出有利於种族政治操作的大环境。
社会危机则反映出社会边缘人 (都市无产阶级丶高学历失业) 和有钱人的对立,前者容易认同种族国家主义的口号,而後者则与乌阿塔哈菁英体系的立场同一阵线。然而,族群融合由来已久,选举结果显示出影响投票的决定因素不一定与种族或宗教密切相关。然而,假设阶级身分的差异并不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就业市场和收入的不稳定不可否认地深化了仇恨和冲突暴力。
针对选举结果不被尊重,象国的制裁单位和国际社会支持乌阿塔哈的阵营。至於巴波,他拥有效忠的青年支持群众丶强大的火力(特种部队丶外籍佣兵丶军队的负责将领),以及部份南方人民的衷心支援。事实上,这些人民仍然认为巴波才是总统选举的当选人,因此他们所看到的是干预内政,甚至对象牙海岸重起殖民。
这次象国的危机,波及西非整体,见证了象国丶非洲和国际行为者之间的关系起了根本的变化。假设,法国不愿意再担任非洲的守卫队,法国军队的行动仍是促使巴波下台的关键力量。不要忘记法国在象牙海岸 ─西非货币和经济联盟的火车头─ 掌握巨大的利益,巴黎必须保持它重要的工业集团和众多侨民的经济实力,并同时捍卫法语系国家整体。当然,巴波仍获得若干非洲领导人的支持,如祖玛 (Jacob Zuma) 丶多斯桑托斯 (Dos Santos) 等,他们仍记得巴波在当时对抗乌弗埃索时所采取的反种族隔离政策的立场。此外,非洲联盟的许多会员国 ─过去也是以武力取得政权─ 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承认此次选举的结果。最後,外交角力显示出某些国家,如南非丶中国或是俄国,倾向於由非洲国家来解决问题。但是联合国的合法性最终取得胜利。
在巴波下台之後要面对的挑战仍然十分艰巨。在短时间内应要筹组一个统一国家的政府与「和解丶司法和宽恕委员会」。因此须由总统乌阿塔哈完成这项任务:重新建立国家军队丶解除人民的武装军备以及重整经济,并同时促进领土的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生活的意愿。
参考資料
Bouquet Christian, Géopolitique de la Côte d’Ivoire, Paris, A Colin, 2005.
Hugon Philippe, « La Côte d’Ivoire plusieurs lectures pour une crise annoncée » Afrique contemporaine, (206), été 2003.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Côte d’Ivoire ; faut il se résoudre à la guerre ? Synthèse et recommandations » Rapport (171), 3 mars 2011.
Tapinos Georges, Hugon Philippe, Patrice Vimard, La Côte d’Ivoire à l’aube du XXIe siècle, Paris, Karthala, 2002.
Apr 1, 2011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中国, 外交
Jenna Rimasson
翻译 Jenna Rimasson
Passage au crible n°36
2011年3月11日,日本经历了里氏规模9级的地震,其震央发生在太平洋。地震立即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群岛的东海岸,而该地区有相当密集的核电厂。因此,在这一人道危机之外,增加了影响全世界的核灾难。日本的邻国,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悲剧迅速作出反应。中国政府派出了救援队,为幸存者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甚至燃料,同时在大学和一些公共场所组织动员,收集捐款。最后,中国政府已疏散在灾区的3000名中国公民。但是,这起事件最重要的是将导致中国重新检视自己的原子能管理。
> 历史回顾
> 理论框架
> 案例分析
>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在1281年,神风台风摧毁了企图入侵日本列岛的忽必烈蒙古舰队。此类天然特性,使日本相对於中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仍能保有国家的独立性。
相对来说,中国对日本,分别在1895年和1931年,历经两次重大挫败。后一次致使日本占领满洲,直至1945年,投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这些历史事件仍旧会引起外交关系紧张,日本首相小泉参拜东京靖国神社或中国宣称拥有对钓鱼岛其及附属岛屿领土的拥有权就是证明。然而,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发生的地震,改善了中国和日本的双边关系。事实上,北京接受了日本救难团队的人道援助。
从核问题整体来看,不要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核武大国,并曾在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第一次核试验。 在1984年,中国成为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员,也在1992年3月9日,在多年的否决之後,北京终于批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理论框架
1、 紧急援助。當自然灾害發生時,国家,亦或者是非政府组织 – 尤其是拥有国际規模者 – ,向灾区提供资金和物质援助。除了表现同理心,这种援助提高了捐赠者的知名度,并允许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他的道德价值观。
2、 通过非正式渠道的外交行动征用。民间社会行动者绕过传统的机构以实施的對外政策,而与国家的外交政策有所不同。这种现象阐明了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罗斯诺 (Rosenau) 所提出的技能革命 (skill revolution) 的概念,罗斯诺呼吁重新评估民间社会行动者的角色,并考虑宏观与微观混合描述。
案例分析
中日关系正处于一个困难的阶段,无论是在南中国海的军事紧张冲突或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传统外交机构时常处在瘫痪的状态,阻碍了北京和东京之间真正的对话。然而,四川大地震和这次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本州岛的地震,是促进两国人民团结的一个重要契机。事实上,中国人民仍记得他们的邻居提供的协助,而现在反过来动员来援助他们。微观的互动,在个人层面上建立,显然地侵蚀了民族国家的框架。在此危机和紧急情况之下,地方各级部门跳过中央政府部门和中国共产党 - 与日本建立姐妹市关系目前正在发挥功效 - ,甚至是民间社会响应各协会和国内非政府组织的救援行动,如中国红十字会。这说明了,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促使权利的重新分配,以符合国内和跨国团体的利益。发展合作的企图心迫使当局改变其政治策略,此类新行动者的外交动作强迫当局改变自己的初始位置。尽管因为缺乏自主性而经常遭受批评,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目前正运用与政府的密切关系来影响其决定。这些组织迫使政治机构通过他们的方案,因为他们的行动计画更为适宜,再加上他们来自「下层」的合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中国政府不可或缺的伙伴,尽管在面对各种争议时,中国当局仍试图维持其垄断地位。但这类操作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所有提供给日本居民的援助与中国的人权概念相符,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非政治层面。此外,还须提到的是,这场影响日本的危机也有利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双方正建立健康危害预防和紧急援助的合作机制。
对北京的政策冲击也体现在赋予核安全总局更显着的地位和给予环境部更重要的角色。在此之前,环境部 (Ministère de l’environnement) 仅是政府一般的机构,它现在拥有更多的预算。然而,专家们在中南海的决策机制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更值得注意的,因为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合法的工具,能改变政府议事日程上的优先顺序。北京,尽管目前管理着25个核电厂的建设,且13个已经开始运转,不久前冻结了兴建新的基础设施的决定,并大力加强和提升安全标准以及放射性物质的预警/测量系统。
自然环境和原子科学技术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健康问题均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的领袖被迫以更高的透明度来回应,并且更重视舆论。尽管如此,中国的能源需求,时时提醒政府另一种优先顺序。事实上,在2007年,北京与法国阿海珐公司 (Areva) 签署了在核能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合同 - 价值80亿欧元 -,以提高能源生产和掌握新技术:透过着名的新一代EPR反应炉。原子能的开发 - 在许多国家 - 仍然是国防秘密,因此很难进行民主辩论。不过,在这个战略领域所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层面的伙伴关系,表现出某种国家权利的削弱,而由某些经济团体获利。
参考資料
Areva, « Dossier de presse. Areva en Chine », nov. 2007.
Fossier Astrid, « Présentation générale de la société civile en Chine », Monde chinois, (19), aut. 2009, pp.9-14.
Niquet Valérie, « Du Tremblement de terre du Sichuan aux Jeux olympiques : la Chine face aux défis politique de l’année 2008 », Asie
Vision, (8), sept. 2008, en ligne, www.ifri.org/downloads/Asie_Visions_8_Niquet.pdf, consulté le 10 juillet 2010.
Xinhuawang, « La Chine accorde avantage d’aide au Japon », 17 mars 2011,
En ligne, http://french.news.cn/chine/ 2011-
03/17/c_13782500.htm, consulté le 25 mars 2011.
Xinhuanet, « 山西省红十字会开展日本地震后寻人工作 », [La Croix Rouge de la province du Shanxi déploie ses activités de recherche des rescapés japonais après le séisme], le 17 mars 2011,
En ligne, http://www.sx.xinhuanet.com/jryw/2011-
03/17/content_22301497.htm, consulté le 25 mars 2011.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中国多部委表示向日提供援助 »
[Après le séisme, les différents ministères chinois offrent leur assistance au Japon], le 16 mars 2011, En ligne,
http://www.gov.cn/jrzg/2011-03/16/content_1825560.htm, consulté le 25 mars 2011.
Mar 25, 2011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南北对立, 发展, 贫穷
Clément Paule
翻译 张瀞云
Passage au crible N°35
2011年3月20日,许多国家如法国、墨西哥与摩洛哥分别在当地庆祝声援阿拉伯与非洲人民起义的国际团结日。这次的行动由若干组织网络规划推动,如课征金融交易税以协助公民组织( ATTAC )与第三世界债务废绝委员会( CADTM ),并在达喀尔世界社会论坛的框架下进行。从2011年2月6日至11日,这个在塞内加尔首都举行的第十一届另类全球化运动国际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在进行开幕仪式与循环讨论会后,社会运动大会在2011年2月10日发表了一项声明,明确指出各方共同决定的两项行动 。除了3月20日外,2011年10月12日被选定为对抗资本主义的全球行动日。
> 历史回顾
> 理论框架
> 案例分析
>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回顾首届2001年1月25日至30日在阿雷格里港举行的世界社会论坛, 这是抗议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高峰会活动的延续。这个创举象征性地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进行响应。随着大会宪章的制订,世界社会论坛也因此催生了国际委员会与组织委员会,以期确保此一活动的可持续性。世界社会论坛于巴西进行了多次集会,2001年、2002年、2003年与2005年四次在阿雷格里港举行,2009年在巴伦举行;并也扩展到印度-2004年在孟买,非洲-2007年在内罗毕与2011年在达喀尔举行,同样地2006年于多元会议的框架下在卡拉奇、加拉加斯和巴马科举行。特别是在近十年内,已经有许多地方性的活动在进行,例如与非洲、亚洲、欧洲、马格里布等区域社会论坛的合作。此外要特别注意到在2010年55个这类型的高峰会已在28个不同的国家举行。
另外要注意到的是,這種分散化的情況顯示了行動的多樣化-至少可說是地理上的多樣化,參與民眾的與探討議題的多樣化,這個現象也伴隨著經常參與者人數的增加。在這些與會人士中,一些有魅力的領導者紛紛出現,他們的立場與態度受到很多人的期待與矚目。包括薩米爾·阿明( Samir Amin ),德恩巴·莫沙·德恩比萊 (Demba Moussa Dembelé),古斯塔夫·马塞亚(Gus Massiah), 阿米娜·特拉欧雷 (Amina Dramane Traoré)或伊曼努爾·沃勒斯坦 (Immanuel Wallerstein)。在2005年,十九位具有如此影响力的人物共同签订了一项阿雷格里港宣言,包括了十二项提议,其中一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托宾金融税、纳税优惠地等等的废除。然而,这项宣言仍缺乏官方正式认可,即便它可被视为另类全球化运动最根本的基础。一般而言,世界社会论坛的创立者与部分倡导者已经开始试着建立一个开放的与容纳各方意见的公共论坛,纯为意见交流而无决策性的场合。然而,这样的构想经常受到各界的批评,这个论坛被批评为没有效力且毫无章法,更是与政治脱钩。
理论框架
一、 活动参与者的异质性。由莉莲·马蒂厄( Lilian Mathieu )提出的空间概念-在社会运动的场域中,空间概念被理解为实际执行的现实世界与自主性相对较高的观念意识的总体汇合-这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个事实:全体活动参与者所拥有的资源与采取的立场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更甚的是,这个概念凸显了另类全球化运动的边界渗透性。在这种情况下因而产生了内部永久的对抗现象,为了对另类全球化运动这个标签进行定义,也为了因应外来参与者入侵可能性增加的现况。
二、 政治投资策略的考虑。基于这个原因,这个可塑性有助于政治领域专业行为者充分对这项活动进行运用。基于不同的程度与范围,这类型的相互影响引发了众多争议,甚至也促使世界社会论坛的本质进行变化。
案例分析
起初,多数的评论家都特别强调论坛的议题设定功能,它把较不受到媒体关注的议题纳入议事日程。因此,我们注意到了土地垄断问题的重要性与关于移民人权问题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要归功于2010年在各地举行的区域性会议,例如针对气候变迁议题的科恰班巴首脑会议。然而,要对于多样议题的选择此一现象进行思考,这就必须要回头正视一个事实:各个活动参与者的背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对于这些参与人士的探讨常常被掩盖在模糊的公民社会这个名词之下。若重新引用西德尼·塔罗( Sidney Tarrow )提出的理论,我们应该有必要依照资源与行为模式的不同来对活动行为者加以区别,而不是只根据意识型态来将他们作分类。也因此可以注意到在另类全球化运动中不平等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弱势组织参与活动的资金短缺情况。同样地,关于活动的推行-一般以较无组织的方式进行-则是倾向于对跟世界社会论坛交流频繁的团体较为有利,而世界社会论坛掌握大部分的资源与工具来对运动进行后勤支持。尽管国际理事会下的方法委员会做出了许多努力-特别定价,达喀尔会议、沙漠商队等方面,对于所谓世俗事物相对被边缘化的现象,这让创造一个平等政治机会结构的理想变得遥不可及。即便有大约130个国家代表的参与,我们同样必须注意到地域性的重大差异。如果说这个论坛主要为各方意见交流与建立关系网络的场合,许多组织间的相互合作-发展研究与信息中心( CRID )、国际行动援助组织( ActionAid )、农民之路组织(Via Campesina)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像是课征金融交易税以协助公民组织 (ATTAC) 的塞内加尔分部的成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活动中吸引了八百多民众与群体的参与。
然而,这项异质性也是源自于论坛的成立本意,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并排除任何正式的官方决策因素在内。也因此在宪章的第六项准则,明订任何的论坛参与者都不得以世界社会论坛之名来对外发言,这项原则也更普遍地表明了此论坛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特性。根据奇柯·灰塔克 (Chico Whitaker) 的说法,这项国际性的集会应该被看作是一项人道的公共财,它不能被私有化,也不能被阶级化。在这方面,资源的管理问题似乎显得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在活动策划者的资金来源不确定的情况下。举摩洛哥为例,它对论坛有实质的贡献,尽管摩洛哥政府委派了一个非正式代表团去反对西撒哈拉沙漠国家出席此论坛。随后,举办高峰会的塞内加尔当局对此也采取暧昧的态度,这种态度被视为消极的抵抗,并且被伊曼努尔·沃勒斯坦认为是在搞破坏。要特别注意到,这些主要是针对总统华德所作出的批评,因为他在2月7日举行的会议中对另类全球化运动采取疏离的立场。正当2012年的总统大选逼近之际,塞内加尔社会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伴随着失业与供电问题而高涨的抗议声浪,种种因素让华德倾向于阻碍这项国际性反社会运动的举行。如果说国际社会论坛对华德的邀请造成了激烈的争论,玻利维亚总统艾沃·莫拉莱斯 (Evo Morales) 的开幕演说更是引发许多争议。事实上艾沃·莫拉莱斯与巴西前总统卢拉 (Lula) 都藉由强调改变的迫切性以谋求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与论坛力求与政治脱钩的策略背道而驰。即使是活动拥护者,像是古斯塔夫·马塞亚,都已经宣告 G20 将重新讨论他们的提议,像是托宾税或避税区的控管问题。萨米尔·阿明作出如下的批注:「相对于现实世界的抗争活动所取得的进展而言,世界社会论坛的进展非常缓慢。」这位经济学家也揭露了,即便来自马格里布与马什里克地区的代表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即使在2010年这些地区分别举行了十一次的社会论坛,在这样的情况下突尼西亚以及埃及社会运动与论坛之间的关系仍是相对地脱节。
参考資料
Mathieu Lilian, « L’espace des mouvements sociaux », Politix (77), 2007, pp. 131-151.
Revue française de science politique, « Les ONG face aux mouvements altermondialistes », 54 (3), juin 2004.
Tarrow Sidney G., The New Transnational Activ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World Social Forum, Egypt and Transformation”, 20 février 2011, à l’adresse web : http://www.iwallerstein.com/theworld-social-forum-egypt-and-transformation/ [10 mars 2011].
Feb 3, 2011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欧盟
Klaus-Gerd Giesen
翻译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34
2010年12月17日,欧盟通过蒙特内哥罗共和国 (或译黑山共和国)加入欧盟的正式候选资格。亦是当天唯一一个获得欧洲理事会批准,得以加入由冰岛丶马其顿丶土耳其以及克罗埃西亚所组成的候选国团,然而,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申请却被推迟了。这项决定公布後不到几日,蒙国总理米洛·久卡诺维奇 (Milo Djukanovic) 便离开了自1991年以来几乎不曾放下的政府职位。其实,这两起事件彼此紧密连结。
> 历史回顾
> 理论框架
> 案例分析
>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米洛·久卡诺维奇在29岁时即掌握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当时蒙特内哥罗仍是南斯拉夫的加盟国之一。凭藉其良师益友米洛塞维奇 (Slobodan Milosevic) 的支持,久卡诺维奇得以在共产党内的「反官僚革命」获得胜利。自此,久卡诺维奇便持续统治这位於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期间仅中断了一次十六个月(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他陆续担任五任行政首长以及两任总统。以教条式共产主义者开启政治生涯,九零年代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後,他随即转变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拥护者。之後,他却反过来对抗老盟友米洛塞维奇,最後化身为独立派领导者,促使塞尔维亚於2006年独立。
至於欧盟扩大的过程,关於纳入目前二十七个会员国之外的国家的讨论,自从2005年的欧盟宪法公投之後似乎就被搁置,2008年至2009年剧烈的经济危机更延宕了议题。感受得出某种「扩张疲惫」,如同克罗埃西亚始终无法完结进入欧盟的程序。在此背景下,蒙国居然能成功突破加入欧盟的第一道关卡─稳定与入盟系列协议,更是令人诧异。
理论框架
有两个因素可说明整起事件且两者相互关联:
一、 若要加入欧盟,申请国须单方面熟稔全部的程序,这个过程显示欧盟的软实力如何能有效率地操控引导申请国。欧盟也可藉此影响申请国的内部政策。
二、 申请国仍握有必要的手段以在制度上抵抗布鲁塞尔的监督,并且应付压制做出对策。
案例分析
蒙特内哥罗取得加入欧盟的正式候选资格有其交换条件,久卡诺维奇必须放弃在政府的职权。由於拥有义大利总理贝鲁斯柯尼的支持,久卡诺维奇近年来成为多数西欧领导人眼中的尴尬人物。身为转型中国家的领导者,在新世袭主义的权杖下,他也控制了一个观察家眼中认定的秘密警察组织。此外,涉入众多不法交易和贪渎,久卡诺维奇被欧盟视为拒绝往来户,他作保监督巨额走私香菸,在1995年至2002年之间,让欧盟会员国承受数十亿欧元的税金损失。最後,他的政权虽然经由完全透明的民主程序当选获得,却经常恫吓独立媒体。义大利和德国的法官一向对久卡诺维奇的案子有高度的兴趣,但调查却因为他的总理或总统身份,享有豁免权,而遭受阻碍。
藉由贪污和买票,深耕进而掌控地方权力系统,唯有依靠外来的压力才能强迫久卡诺维奇去职─且他年仅48岁。除了德国首先支持,欧盟执委会曾私下表示如果蒙国领导人不离开职位,将无法取得候选国的资格。久卡诺维奇辞职的承诺也因此让2010年12月17日召开的欧洲理事会能达成此项决定。
自2007年1月1日欧盟最近一次扩大生效以来,布鲁塞尔针对所衍生的问题施加压力。事实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虽然获准加入欧盟,但两国的司法体系丶贪腐丶政府对抗组织犯罪的企图心等整体性问题,在在迫使欧盟表达关切之意,而对两国展开前所未见的监视。四年来,成果显示进展仍然不足。两国政治高层的被动行事经常招致欧盟执委会的严厉批评,贪污和组织犯罪持续腐蚀这两个新会员国。这对所有欧盟机构来说是严重的侮辱,显然地,冻结给保加利亚的大笔补助金也无济於事。这就是为何欧盟执委会决定改变策略,并从现在开始,在一定底线上,打击贪污和组织犯罪,且倾向将此类问题放入加入欧盟协调的开端,不然最晚也要在协调期间讨论。这和欧盟整合计画的信誉相呼应,欧盟整合的核心仍在推展一个全然透明的共同市场,且在合法范围内运行无碍。克罗埃西亚已(迟来地)付出代价,前首相伊沃·萨纳德被控诉直接涉入克罗埃西亚境内多起贪污事件,2010年12月10日在奥地利入监服刑,。
欧盟执委会的新措施是否能实际地促成制度上的改革仍有待确认。拿蒙特内哥罗的例子来说,就相当令人质疑,因为前首相久卡诺维奇完全没有离开政治舞台,他仍是接替共产党的主要执政党 DPS 的主席。因此,由三十四岁的年轻政治家伊戈尔·卢克希奇 (Igor Luksic) 担任首相的新政府将继续在久卡诺维奇的掌控下。也就是说,卢克希奇推动国家现代化和加入欧盟的谈判所能掌握的空间十分有限。由此可证,或许欧盟的软实力能够影响某些事件的发展,但却不足以改变邻近区域国家的内部制度─此例中为新世袭主义制度。
参考資料
Giesen Klaus-Gerd, « La crise économique et l’érosion de la souveraineté monténégrine », Le Courrier des Balkans, 31 mars 2009, http://balkans.courriers.info/article12586.html
Krifa-Schneider Hadjila (Éd.), L’Élargissement de l’Union européenne, Paris, L’Harmattan, 2007.
Sajdik Martin, Scwarzinger Michael, Europen Union Enlargement,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8.
Telo Mario, Europe: A Civilian Power?, Basingstoke, Palgrave/Macmillan, 2007
Jan 20, 2011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人权, 欧盟
Par Catherine Wihtol de Wenden
翻译 Jenna Rimasson
Passage au crible n°33
在2010年的夏天,法国政府决定把非法居住在国内地区的罗姆人遣送回罗马尼亚-大多数非法居住在法国境内的罗姆人是来自罗马尼亚。法国政府以每人发放300欧元作为交换条件,让志愿者配合这项遣返的政策。针对这些罗姆人可能因非法扎营面临刑事责任而衍生的各种讨论攻占了欧洲各国的新闻版面,也引发欧盟高层机构的关注。事实上这些罗姆人,除了前南斯拉夫之外,大部分是来自欧盟成员国(从2007年起主要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二国),这两个国家的公民享有欧盟会员国的境内迁徙自由。
> 历史回顾
> 理论框架
> 案例分析
>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据消息人士透露,罗姆人口共有9至12万人。罗姆人最初是来自印度人口,他们可能在一千年前逃离到国外。他们越过波斯、拜占庭帝国、中欧和东欧才到达欧洲南部,尤以西班牙为主要国家。换句话说,他们从欧洲中世纪以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现在,他们在罗马尼亚人数约240万(全国10%的人口),80万在保加利亚(10%的人口),80万在西班牙,60万在俄罗斯,60万在匈牙利(10%的人口),50万在土耳其,40万在法国,15万在英国(数据数据是根据 La Croix 在2008年所作的统计报导)。
他们自十九世纪以来也存在于美国和加拿大,过去二十年出现在以色列。同样地,我们注意到他们也出现在德国和葡萄牙,这些国家从十七世纪起把他们运送到其非洲的殖民地,或送往巴西。然而,今日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于中欧和东欧国家,他们占当地人口比例很重要的一部分,5至10%的全国人口。大多数罗姆人已在当地定居,而其它人仍过着流浪的生活。在法国,这些罗姆人被称为「旅行者」,就像其它过着流浪生活的非罗姆人一样。请注意,并非所有罗姆人都是游牧民族,并非所有「旅行者」都是罗姆人。例如,有一些法国人从好几世纪以来从事着流动移居的职业活动-赶集的商贩、巡回移动剧场、马戏团-他们不是罗姆人。
理论框架
记住两个关键点:
一、 由国家掌管的边界控管问题。法国的控管措施是在欧盟体制的背景下进行,在欧盟的框架下,流动迁徙自由是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二、 当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面对高度欧盟化的事物议题。这就是说,移民流动管理并非只是某一当局的事务,也并非只属于某一会员国的权利范围。它必须考虑把布鲁塞尔当局纳入考虑,与之共同决策。
案例分析
法国政府当然能够对非法定居的罗姆人和其它游牧者施以刑事的处罚。但是,有许多城镇并未遵守立法规定,为超数的居民提供暂时驻扎空间。此外,即便以提供300欧元为条件,它也不能把非正常情况的欧盟移民驱逐到边界之外。所必须关注的第二点是种族议题:在法国尚未有对境内居民做种族分布的官方统计数字之前,如何决定所控管的对象是罗姆人?此外,2010年8月5日这项法令由内政部长奥特佛 (Brice Hortefeux) 通报执行,法令条文中就特别针对罗姆人,其后因为面对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反应法令才被匆匆撤回。在罗姆人议题上,许多警力的部属已经侵犯到人身的安全自由。显然,这次行动的唯一目似乎是为了拉拢法国的民意-特别是右派-尤其是在政府其它的提案都失败的背景下,例如对国家认同的辩论。这项政策也许在法国当局看来相当合理而正当,法国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被孤立。在意大利,社会主义左派政党在几次市政选举上因安全议题遭受挫败,右翼政党成功地炒作了罗姆人议题,并成功地于选举中得利。
2010年10月15日,欧洲议会公开谴责法国遣送罗姆人的行动。此次的声明是由是司法委员会的委员薇薇安 (Viviane Reding) 负责发布,她把四O年代的社会环境情况与这次的事件提出来讨论。此外,欧洲理事会也采取与她相同的立场。法国的政策因此被布鲁塞尔批评得名誉扫地,而此次事件也在国外广受媒体报导。事实上,罗姆人是一个曾经饱受迫害的族群。在严重受到纳粹迫害之前,罗姆人长达好几世纪在中东欧国家的生活是被隔离的。回想一下,直到1865年,他们一直以农奴身份在罗马尼亚过着奴役生活,然后在共产执政时期被强迫过着定居生活,如同在其它中欧和东欧国家一样。自柏林围墙倒塌后,他们受到严重歧视并且被剥夺了社会福利,因而部份罗姆人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就像其它非罗姆民族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游牧同胞,他们从九O年代以来就向往着欧盟开放移动迁徙的自由 。最后,他们分别在2000年(保加利亚)和2001年(罗马尼亚)获得了这项自由。然而,他们要在2014年才能开始享受自由工作和定居的权利。
在2010年夏天,罗姆人事件显示了法国对于这个欧洲问题处理上的不周全。它挑起了罗马尼亚政府的反弹,两国官员曾就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举行了若干双边会晤。罗马尼亚当局对于一般大众在罗马尼亚人与罗姆人的联想可能造成的伤害感到悲痛。但是,罗马尼亚也认为,在各国权利受侵犯的情况发生时,欧盟仍然适时地扮演了人权拥护者的角色。在这方面,欧洲议会伴随着欧洲司法委员会的即刻响应,连同欧洲理事会在2010年10月强烈反应,这些都显示了布鲁塞尔欧盟当局一直持续不间断地对欧洲公民权利的维护进行把关。
参考資料
Sur les roms en Europe : La Croix, 10 Août 2010
Sur les roms en général : revue Etudes tziganes et travaux d’Alain Régniers (ULB)
Alain Reyniers (ULB) : http://www.iiac.cnrs.fr/lau/spip.php?article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