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 PAC 71 – 缺乏约束力的多边主义的失败

PAC 71 – 缺乏约束力的多边主义的失败 里约+20峰会,2012年6月20日至22日

Clément Paule

孙建庚 译

Passage au crible n°71

Rio de Janeiro - RJ, 20/06/2012. Presidenta Dilma Rousseff posa para foto oficial da Conferência das Nações Unidas sobre Desenvolvimento Sustentável (Rio+20). Foto: Roberto Stuckert Filho/PRSource : Wikipedia

2012年6月20日至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巴西著名的大都市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汇集了包括跨国公司,农业生产者和土著人以及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还有工会等超过40,000名代表与会,同时还有近130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本次大会。经过自2010年便展开的长期谈判,最终促成了本次大会的召开。会议宗旨意在重新将环境问题提到国际议事日程,并确定有关各方的中期目标。会议讨论了众多议题,从温室效应的废气减排到生物多样化的威害,以及森林的过度砍伐和野蛮的城市化发展。大会还促成公开发表了由近700名代表签署的题为“我们期望的未来” – The Future We Want – 的一份49页会议文件,文件中的283个条款明确了未来环境发展的前景与承诺。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对致力于联合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以协调经济发展和对世界公共资产(Biens Publics Mondiaux)进行保护的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给与高度评价。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我们注意到,自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会议以来,这类全球性会议每十年举行一次。大会伴随着1982年在内罗毕,1992年在约翰内斯堡以及200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举办,会议程序模式的规范化正式确立。尽管这些会议成果参差不齐,但是会议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NUE)的成立以及20年后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CCNUCC)的通过。特别指出的是,在被组织者形容具有人类历史性时刻意义的1992年地球峰会上,对于环境威胁的重视得以进一步加强。“二十一世纪议程”的通过和致力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两项相关具有约束力协议的签署验证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进步。 1997年签署并于2005年开始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旨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积极巩固和加强国际合作。

然而,2009年第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缔约方会议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的失败,被看作是对会议谈判的一次重大打击,当时美国和中国得以阻止会谈的进展。与之相反,次年的坎昆峰会在多边主义方面显示了积极一面的迹象,尤其推出了旨在帮助那些发展中国家今后参与更多行动的绿色基金构想。从这方面来看,被看作具有象征性和决定性意义的里约+20峰会延续着自1992年以来便开始进行的努力。

理论框架

一、分散治理的可预见性失败。会议正式召开之前,与会各方已公开表现出对会谈的疑虑,这显示在大会内部有关围绕南北划分问题上举行的谈判困难重重,这就如同一次自编自导的预设对与会各方对会谈结果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
二、绿色经济和世界公共资产的商品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新产物的绿色经济构成了发达国家以资本主义逻辑来组织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建议之一。然而,绿色经济概念已遭受到来自持不同意见的参与方所组成的混合联盟的种种谴责。

案例分析

就在大会开幕和那些国家政府首脑到会之前的几个小时,谈判各方才得以完成起草最后的声明,从而避免了重蹈类似哥本哈根峰会的覆辙。我们都还记得,各方代表在2012年6月初也只是通过批准了最终选定的283项条款中的四分之一。这次的急于行事与其说是为了限制会议开始后出现各种可能性的范围,倒不如说是尽一切所能来控制类似2009年末第15届缔约方会议期间弥漫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关文本起草的进展,许多评论家对“千年发展目标” (Objectifs Millénaires du Développement, OMD)中所涉及到环境部分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Objectifs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urable, ODD)的设立表示欢迎。但是,这份文件也因其不足之处而备受批评:一方面,成立世界环境组织(Organisation Mondiale de l’Environnement, OME)的计画失败现在已得以验证。由欧盟发起的这一举措旨在改革目前由联合国环境署和多边环境协议(Accords Multilatéraux sur l’Environnement, AME) 所承担的全球环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文件签署各方确定要促进绿色经济,人们也会明显地注意到缺少对北方国家宣扬的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义。换句话说,经过长达数月谈判后所得的结果令那些致力于环保的人士大失所望。

目前似乎还很难对本次峰会作出一个比较全面透彻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与会方曾在本次国际峰会召开前几个星期都表示了他们对会议结果的疑虑。里约+20峰会的举行事实上也验证了已经形成的以南北划分为框架的稳定外交机制,所谓的南北即指工业化国家和拥有132个成员的77国集团和中国。而巴西一直试图让其他国家认可其在南北外交机制中所扮演的调解员和仲裁员的角色。反复讨论的有关共同责任但责任承担比例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争论并没有任何明显的进展。如果是只能在主办国的倡导下才可以勉强正式确定一项协议,显而易见,作为导致2009年底哥本哈根峰会一无所获根源的缺乏约束力的多边主义,正处于缺少一位公认的主导者的境地。从这方面来看,与国际上的协商机制相比,长期的谈判更像是在为仓促解决一系列的冲突。实力关系的凝聚似乎因经济危机而得到加强 – 尤其是在欧元区 – 同时导致出现了保持现状以及对所有中长期财政投入的承诺有所保留。值得强调说明的是,因这方面原因而缺席里约+20峰会的巴哈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却出席了2012年6月18日和19日在墨西哥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G20)。那些提前开始四处活动的所有与会者都各怀心腹事,在某种程度上,峰会的失败就如同一个自编自导的预设。最终达成的共识很明显也只能是在最低程度上正式表明继续20年前开启的环保运动,同时也证实了对峰会无所作为的指责。

里约+20峰会不仅被绿色和平组织讥讽为一次 “了不起”的失败,也激起众多主张各异的抗议活动。同样,一些好莱坞的艺术家和名人为保护圣域北极而发起的请愿签名活动,也得到了媒体界相当大的关注;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环保社团谴责峰会上的经济至上逻辑。在这方面,那些石油生产国,比如加拿大和委内瑞拉,就拒绝减少对石化能源的补贴。此外还有,已经注意到跨国公司大肆游说以推广作为环境控制手段的商业机制特别是通过“京都议定书”建立起来的碳交易市场形式。这也就是绿色经济概念看似如同一个模糊的折中方案,在这个方案框架下保护世界公共资产同时让这些资产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将世界公共资产纳入控制架构当中。一些南方成员国对这一危险定位表示反对,首当其冲的是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两国的总统,他们谴责这一以担心环境问题为借口下的新殖民主义形式。土著人民纷纷动员揭露以牺牲当地生活习俗为代价的无节制的资源掠夺,尤其是在巴西和南美经常会看到当地土著人的生活方式时常受到那些发展项目的威胁。至此,在全球经济至上并且现有模式已黔驴技穷但新模式尚未诞生的背景下,对世界公共资产的保护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相互配合。

参考資料

Déclaration finale du sommet Rio+20 intitulée The Future We Want, consultable à l’adresse web : http://www.uncsd2012.org [30 juin 2012].
Jacquet Pierre, Tubiana Laurence, Pachauri Rajendra K. (Éds.), Regards sur la Terre 2009. La gouvernance du développement durable,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9. Coll. « Annuels ».
Site de l’IDDRI (Institut du Développement Durable et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 http://www.iddri.org [1er juillet 2012].
Uzenat Simon, « Un multilatéralisme sans contraintes. Les engagements des États dans le cadre de Copenhague », Passage au crible (15), 18 fév. 2010.